百岁的青岛台东六路小学

文 / 胶澳子

1/16/2020 9:59:12 AM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原名公立台东镇小学校,成立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该年该月正是根据华盛顿会议中国民国政府从日本手中收回青岛的日子。
1948年,笔者曾在该校附属幼稚园接受学前教育一年。1949年由幼稚园直接转入初小一年级。这里是我人生文化启蒙的摇篮。

当年校门童子军站岗

校本部是当时对台东六路小学总部的称呼,因为还有分校。就是六年以来学校的正门其位置和台阶不曾发生任何变化。
1949年6月前,每天清晨都有头戴黄色贝雷军帽的高年级学生担任童子军在校门口列队站岗。他们每人手持一根红白两色相间的细木棒立正站在校门口迎接进校的师生,并禁止非本校人员入内。
四九年后由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取代了在校门站岗的童子军。
校区的教室全都是一排排平房。一个班大约有50名左右的学生。校园里有一座二层小洋楼,是办公用房。我的堂姑丁桂真曾是该校的教师。

选址庙堂之上

台东六路小学的正门对着的是一座道教庙宇圣清宫的高大院墙。圣清宫又叫三太爷庙,建于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里面主要供奉太上老君和吕洞宾等。道观的正门在台东五路上,与台东六路小学的正门在一条线上。道观的占地面积与台东六路小学差不多。该校选址是否有范仲淹《岳阳楼记》里居庙堂之高的寓意,则不得而知了。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中,圣清宫被红卫兵砸毁后改建为台东五路小学,近年并入台东六路小学。

大成路分校

当时的台东六路小学设有大成路分校,分校的占地面积与校本部差不多。
分校的正门设在大成路上。校园里有运动场和看台。1958年大跃进时,地方政府规划占用学校用地建立青岛染线厂(后改为青岛市印染科学技术研究所)。上世纪九十年代企业倒闭后这里建成了一片居民楼。

一流的幼稚园

1948年,五岁的我被父母送进台东六路小学幼稚园。这是当时台东区最好的公立幼稚园。那时入园的小朋友就统一着装,不过不是今天的校服,而是要求每人都要统一戴上绣有文字和图案的雪白色的兜兜。学习内容大多是看图识字和唱歌。幼稚园设在办公小楼的一层,宽敞明亮的大房间,朱红色油漆的木地板,风琴伴奏儿童唱歌,这在当时的青岛堪称一流。(我们现在叫幼儿园,现在港台和日本仍叫幼稚园)

沉重的国语教学

1949年春天,我已六岁,由幼稚园直接升为初小一年级。当时的教学课本只有两门——《国语》和《算术》(相当于今天的《语文》和《数学》)。算术比较简单,最难的是《国语》课。因为那时学的全是繁体汉字。当时国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先难后易”,所以一上来学的都是笔画繁多的字体。这可苦了我们这些刚入学的儿童。如“发”写作“髮”,“郁”写作“鬱”,“龟”写作“龜”,“铁”写作“鐵”,“咸”写作“醎”,“绣”写作“繡”,“艳”写作“豔”,“盐”写作“鹽”,“听”写作“聽”,“声”写作“聲”,“学”写作“學”,“蚕”写作“蠶”,“宝”写作“寶”等。如果写不好就要被老师罚站甚至打手板。为写字难把学生逼哭的事几乎天天发生。

体罚学生

那时的台东六路小学确实是体罚学生的。老师手里拿着一条戒尺(长约30公分的竹板或木板),如果学生不听话或写字出错屡屡不改,老师就要打学生的手板。老师手里的戒尺常用于吓唬学生,但打手板的事也是司空见惯。我记得还有过学生集体犯错排队打手板的事情。打手板的老师多是男教师。老师用左手握住学生的小手四指,露出掌面,戒尺或轻或重落在孩子的手掌上。被打手板的学生有的哭,有的不哭。有个别小学生手掌被打的肿起来像个小蛤蟆。
那时流行“不打不成才”的观念。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老师面前总是要对老师说:“孩子不听话或学习不好,请老师替我打。”
因为打手板,许多学生选择了逃学。我就是一名经常逃学的学生。早晨背上书包离家后不是去学校,而是在街上闲逛到中午回家吃饭。
1949年秋季开学后,学校宣布废除体罚学生。但有的老师继续打学生的事时有发生,几个小学生就哭着到派出所告老师打人,警察来学校严厉批评老师,体罚学生之风因此得以迅速刹住。

学校周边环境

学校由于临近庙宇,香客络绎不绝。加之靠近台东商业市场周边,吸引了很多谋生的小商小贩。校门口经常有吹糖人的、捏面人的、抓彩的、卖棉花糖的、还有卖烟牌和玻璃球的等。这些都能赚到小学生的零钱。
记得我经常用硬币铜板来买糖吃。铜板正面是孙中山像,背面是两面旗帜。

目睹校园操场国旗易帜

1949年6月前,校本部和分校的操场上每天都进行国旗升旗仪式。我入学时,小学生列队所升的国旗还是中华民国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我至今还记得所唱歌词为:“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几个月后国民党撤退台湾,校园操场升旗换成五星红旗,改唱《义勇军进行曲》。

全家都是校友

台东六路小学曾是我全家四口人的共同母校。全家四口人都是校友关系。
本人1948年入学。妻子1954年入学。女儿1977年入学。儿子1978年入学。

全家都是校友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启蒙学校。尽管上学时学习繁体汉字很苦很累,但受益却是终生的。本人今天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和海外华文书报以及繁体字书写基本无障碍,就是得益于孩童时代在台东六路小学读书打下的基础。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是我的文化启蒙摇篮。
在喜迎百岁校庆之际,特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母校和已记不清名字的各位师长。

附:百度词条中,台东六路小学称建校于1902年(光绪28年)比1928年出版的《胶澳志》记载提前了20年,依据是1924年出版的《胶澳商埠教育汇刊》。但清朝的私塾与公立洋学不应有传承关系。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胶澳子丨石老人作品总目录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